多模态融合,驱动智慧交通新生态

颠覆传统感知方式,构建全新智慧交通体系

智能路侧设备部署

核心价值

  • 多源传感器融合

    通过摄像头+雷达+激光雷达多模态融合,解决单车感知盲区问题,提升交通效率与安全15%

  • 车-路-云协同决策

    支持绿波通行、事故预警等场景,降低事故率40%,提供更智能的交通解决方案。

  • 通感算一体

    实现感知、通信、计算的高度集成化,降低系统建设成本40%,降低系统运维成本20%以上。

行业痛点

单一数据局限

传统交通依赖单一数据源,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路况和交通状况。

极端条件适应性

极端天气下感知精度大幅下降,动态响应滞后,影响安全。

建设运维成本高企

传统路侧系统建设与维护成本高,设备分散部署导致故障率高,不利于大规模推广。

0

事故率降低(%)

0

交通效率提升(%)

0

鲁棒性提升(%)

0

响应延迟降低(ms)

分层架构,全链路智能决策

多层次融合架构,实现端到端智能感知与决策

感知层

  • 高清摄像头阵列
  • 毫米波雷达
  • 激光雷达
  • 多模态数据采集

网络层

  • 5G/V2X通信
  • 边缘计算
  • 低延迟 <50ms
  • 高可靠性传输

决策层

  • 深度学习融合算法
  • Transformer架构
  • 注意力机制
  • 实时多源融合决策

应用层

  • 交通流优化
  • 自动驾驶辅助
  • 事故预警
  • 数字孪生可视化

技术亮点

特征级与决策级融合

通过多级融合算法整合各传感器数据,鲁棒性提升30%,保障全天候全场景可靠性。

传统方案 我们的方案

适配国产芯片

完全支持地平线昇腾等国产芯片,轻量化部署满足边缘计算需求。

地平线 昇腾 寒武纪 边缘部署

边缘计算模块

采用异构计算架构,实现毫秒级延迟响应,满足智能交通实时性需求。

实时处理

国产芯片优化低延迟推理,处理时间<10ms,实现实时多目标跟踪和行为预测。

低功耗设计

相比GPU解决方案,能耗降低约80%,可应用于太阳能供电场景,实现真正意义的边缘推理。

极端天气适应

国产AI芯片工作温度范围-40°C至85°C,适应各种恶劣天气条件,保障系统全天候运行。

安全与可靠性

集成TEE安全区与加密单元,支持国密算法,保障数据传输安全,MTBF>100,000小时。

芯片性能对比

GPU
地平线
昇腾
寒武纪
60%
85%
90%
75%
100%
75%
50%
25%
0%
在边缘计算场景中的能效比 (性能/功耗)
芯片 功耗 尺寸 价格 推理性能
GPU 120W 较大 12 TOPS
地平线 20W 小型 26 TOPS
昇腾 25W 小型 中高 32 TOPS
寒武纪 30W 中型 24 TOPS
TOPS: 每秒万亿次操作,AI加速性能单位

从高速到城市,全域赋能

全场景智能部署,解锁交通系统新价值

智慧高速场景

智慧高速

京雄高速智能网联示范工程

典型应用

  • 团雾预警

    通过雷达感知与摄像头图像分析相结合,提前5-10分钟预警团雾区域,车辆提前减速。

  • 货车编队行驶

    路侧感知与车辆通信配合,实现货车安全编队行驶,降低风阻提升10%燃油效率。

响应延迟: 50ms
事故降低: 35%
城市路口场景

城市路口

上海临港智慧交通示范区

典型应用

  • 信号灯自适应优化

    基于流量实时感知,动态调整信号灯配时,道路通行效率提升25%,平均等待时间缩短40%。

  • 行人闯红灯提醒

    通过视频分析识别潜在闯红灯行为,通过扬声器实时提醒,行人交通违法率降低60%。

实时计算: 100ms
路口事故: -40%

获奖荣誉与专利壁垒

获奖荣誉

  • 全国计算机学会

    "创新成果特等奖"

  • 江苏省

    "科学技术一等奖"

  • 智能网联

    "年度创新技术奖"

专利壁垒

0

授权发明专利

0

软件著作权

核心技术领域涵盖多模态传感器融合、车路协同通信、边缘智能计算等多个方向,形成完整专利保护体系。

专利软著布局,构建技术壁垒

专利证书展示
69+

发明专利

34+

软件著作权

15+

国际专利

全面覆盖多模态感知融合、边缘计算、决策算法等核心技术领域,形成全方位技术壁垒

共建生态,加速商业化落地

构建完整产业链,实现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

产业链协同

上游

传感器与基础设备

  • 海康威视 摄像头
  • 大华股份 监控系统
  • 北醒科技 激光雷达
  • 华为 5G设备
中游

系统集成与解决方案

  • 千方科技 系统集成
  • 中兴通讯 V2X平台
  • 四维图新 地图服务
  • 中科创达 算法开发
下游

应用场景与客户

  • 交通管理部门 政府
  • 高速公路运营商 企业
  • 智慧物流园区 企业
  • 车企/自动驾驶 企业

商业模式

政府合作:PPP模式

与地方政府合作,采用PPP模式建设智慧道路基础设施,打造智慧交通示范区。

政策支持 长期合作 风险共担
合同签订
建设实施
运营维护
效益分享

数据服务:订阅模式

向自动驾驶企业、地图服务商提供高精度动态地图数据、路况信息等订阅服务。

按需付费 数据API 持续收入
基础版
静态地图
标准版
实时路况
高级版
预测分析

市场规模预测

智能路侧系统市场规模

市场规模图表将在此显示

1000亿
800亿
600亿
400亿
200亿
0
2023
2024
2025
2026
2027
2028
增长驱动力
安全需求迫切

道路事故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GDP的2%

智慧城市建设

政策红利,2025年建成50个智慧城市群

自动驾驶推广

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渗透率加速提升

国际市场拓展

全球车路协同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超25%

合作伙伴

AI大模型+绿色能源,引领未来

前沿技术融合,构建智能交通新范式

技术趋势

交通预训练大模型

大模型优势
  • 复杂场景泛化能力提升80%
  • 多模态理解与场景预测
  • 基于知识图谱的决策优化

绿色能源路侧设备

采用光伏+储能系统为路侧设备供电,碳足迹降低20%,满足碳中和要求。

清洁能源
路侧设备
-20%
碳排放
+30%
能源自给
-15%
运维成本

互动体验

扫码体验

生成式AI模拟平台

使用生成式AI技术,模拟不同交通场景下的优化方案,实时可视化展示效果。

智能仿真 场景生成 实时优化
使用手机扫码,体验交通优化模拟

需求留言墙

在此输入您的需求和建议...

五年发展愿景

2023-2024

产品打磨与市场验证

完成多城市示范工程,形成标准化产品矩阵,迭代优化核心技术。

10个试点城市
500公里道路覆盖
2025-2026

规模化部署与商业化

大规模商业落地,建立数据生态与开发者平台,拓展海外市场。

5亿营收规模
50个核心城市
2027-2028

全球领先与行业标准制定

成为全球智能交通基础设施领先企业,参与国际标准制定,构建完整产业生态。

全球前三市占率
20项国际标准

加入我们,共创智慧交通未来

多模态融合智能路侧系统,连接万物,引领未来交通变革,让城市更安全、更高效、更智能!